8月8日,廣州13號線首期全線車站變電所受電成功,至此,該線路實現了全線“電通”的里程碑目標。截至目前,十三號線首期全線11站10區間土建主體已完工并移交機電。
廣州13號線首期起于魚珠站,沿海員路、黃埔東路、舊107國道、新塘大道西延線和新107國道敷設,終點為新沙公路的象頸嶺站。全線均為地下線,全長約27公里,設11座車站。
據了解,該線路供電系統安裝工程劃分為東、西兩個標段同時展開,在地鐵集團的有力帶動下,參建各方克服工期壓力,加大設備、材料投入,在廣州地鐵建設歷史上首次在全線區間進行環網、接觸網、疏散平臺全專業的無軌施工,在“軌通”之前提前實現“電通”,為全線車站機電設備及官湖車輛段車輛調試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。
在施工過程中,地鐵集團與施工、監理單位分工協作,共同推進送電調試工作,最終于6月30日實現五號線魚珠往十三號線首期首批三座車站送電,7月31日南海神廟、夏園成功受電,8月5日凌晨順利完成全線送電任務。
截至目前,十三號線首期全線11站10區間土建主體已完工并移交機電,推進剩余附屬工程施工。官湖車輛段累計完成95%,進行剩余機電系統施工和調試,7月30日試車線完成熱滑,具備車輛動調條件。全線已于8月5日實現電通;11座車站進行設備安裝施工;9個區間(除夏園至南崗外)及出入段線短軌已貫通。